演出夜 亚洲青年管弦乐团奏响“交响青年梦”
演出夜 亚洲青年管弦乐团奏响“交响青年梦”“张纬晴是我非常喜欢的钢琴家!她的拉威尔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弹得如此细腻、情感如此饱满,真是大饱耳福!”——乐迷陈先生
“亚青音乐会现场远超预期,强有力的弦乐、稳定的管乐和灵动的木管,表现出这些年轻音乐学生的出色功底。指挥家巴斯蒂安对作品的处理充满能量,乐团也能充分回应指挥家。一场充满惊喜的音乐会。”——乐迷张酱
“指挥的演绎令人信服!年轻乐手也都状态在线。无论是大编制的施特劳斯作品还是色彩丰富的拉威尔钢协以及难度巨大的勃拉姆斯第四,都给出了令人惊喜的演绎!我有注意到在拉威尔钢协的柔板乐章钢琴独奏时以及钢琴家返场时,年轻的乐手们眼中充满了对成熟艺术家的向往,相信在未来这支乐团中一定会出现大放异彩的新星。”——乐迷小O
8月11日晚,年轻有为的指挥家约瑟夫·巴斯蒂安携亚洲青年管弦乐团亮相江苏大剧院音乐厅,给大家献上一场灵动又成熟的音乐盛宴。他们洋溢着蓬勃朝气的演奏,是今晚音乐舞台上名副其实的青春力量。
亚青艺术总监庞信出席了本场音乐会,作为创始人,尽管白发苍苍,他依然身体力行,挑选团员,参与巡演甚至亲自指挥,让亚青成为联结亚洲音乐梦想的纽带。
在庞信看来,这个“夏季限定乐团”和职业乐团没有任何差别:“职业乐团3个小时就可以排出一首,我们的乐团花了整整3个星期来打磨巡演曲目,乐手的音乐素养也都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可以达到职业乐团的水准。”未来,庞信希望能继续为年轻的乐手服务,不仅仅是成为独奏家,更要在管弦乐团中大放异彩。
“理查德·施特劳斯和勃拉姆斯还有一段渊源,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首演是由理查德·施特劳斯指挥的,用这个巧妙的渊源承接本次音乐会的一头一尾,是非常精妙的选择。”
演出的上半场在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蒂尔的恶作剧》中拉开帷幕,乐团靠完美的技术和精湛的情感表达将这首曲目的谐谑风格展现给观众。
作为前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低音长号手,约瑟夫·巴斯蒂安对于转当指挥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这能实现他对音乐全方位的构想,而这在今晚的演出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蒂尔与他的恶作剧动机是贯穿这首乐曲的两个重要主题,在既有主题的基础上,曲段根据蒂尔的情感变化进行变奏,激动、滑稽、愤恨,各种情感紧密交织。
蒂尔纵马闯入市场肆意挥鞭,打击乐模仿被打翻的锅碗瓢盆,鲜活灵动;蒂尔披上道袍道貌岸然谈论道德宣讲教义,音乐也伴以教堂风格,小提琴的急速下行表现他内心空虚,而单簧管又活灵活现展示了他色厉内荏的模样;单簧管与低音大管表现辩论时学者的木讷,沉重的打击乐变现了激烈论战的场面;小鼓急促响起代表着蒂尔作恶多端锒铛入狱;最终长号吹出了象征庄严、公正的判决,蒂尔被处以死刑,音乐有片刻的沉寂,意味着蒂尔一生的结束。
巴斯蒂安非常注重乐曲的“原本性”,在他的执棒下,这首滑稽的交响诗被年轻的乐手们完美展现,观众也在乐曲中被带入情境,跟随着音乐走完了蒂尔荒诞的一生。
接下来,被誉为能奏出“最复杂而迷人音乐”的钢琴家张纬晴登场,与亚洲青年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
在采访中,张纬晴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了对这首协奏曲的喜爱:“这首钢琴协奏曲充满爵士元素、节奏感很强。”
她同时也介绍道,“第二乐章是整个协奏曲的中心,非常动人。它的是开头是一段很长的钢琴独奏,我觉得这个好像是在看生命的旅程,当我在弹奏、接下来乐队加入的时候,会有很多很多的色彩,这对钢琴独奏者来说是一个技巧与感情运用的挑战。”
拉威尔这首协奏曲在她那闪闪发光的音色下熠熠生辉,一三乐章现代感浓厚,色彩斑斓。第二乐章的安静因而被衬托得更为动人:钢琴是绝对的主角,柔和的灯光下琴声响起,周围便归于宁静——张纬晴指尖纷飞,仿佛是舞者的独舞。乐队只用很轻的声音伴随着,将舞台留给柔声倾诉的琴音。在缓慢和平节奏的引导下,她用优雅的钢琴声将整幅画面展现出来。
钢琴返场曲目也是张玮晴非常擅长的拉威尔的Toccata和普罗科菲耶夫的Suggestion Diabolique ,台下乐迷直呼过瘾。
演出的下半场,是勃拉姆斯的《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这首成熟时期的勃拉姆斯第四号交响曲,少了很多爱意绵软的活性因子,但它是勃拉姆斯四部交响曲中富有浪漫的杰作jn江南中国,有着愈久弥坚的永恒艺术之美。
这首作品包含了勃拉姆斯对人生结束时的各种感受,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回顾。里面包含了十九世纪最深沉的音乐元素。
一曲终了,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约瑟夫·巴斯蒂安与年轻的乐手们用他们精湛成熟的演奏成功演绎了勃拉姆斯这首极富“忧郁感”的作品,打破了观众对于年轻的固有成见与不安。
返场音乐他们选择了第十号匈牙利舞曲,热情洋溢的氛围带动了全场的观众。观众纷纷表示这样年轻的乐团有着如此成熟的表现,着实让人振奋,甚至有观众动情地说:“未来可期!祝福他们!”